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化加速,突破技术壁垒迎来新机遇
光刻胶作为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影响芯片的制程精度和良率,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需求的日益迫切,光刻胶的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光刻胶市场格局与国内现状
光刻胶是一种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在光刻工艺中,它被涂覆在晶圆表面,经曝光、显影后形成与掩膜版图形一致的电路图案,是半导体微细加工的核心材料之一。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光刻胶可分为 g 线、i 线光刻胶,KrF 光刻胶,ArF 光刻胶以及更先进的 EUV 光刻胶,技术门槛随制程升级不断提高。
全球光刻胶市场长期被日本和美国企业主导,日本 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和美国陶氏化学占据了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 80% 以上的份额。而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市场国产化率不足 5%,尤其是高端的 ArF 光刻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这成为制约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 “卡脖子” 环节之一。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 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约为 28 亿美元,预计到 2027 年将增长至 3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7.8%。其中,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约为 62 亿元,随着国内晶圆厂产能的持续扩张,预计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将保持 15% 以上的增速。
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进展
面对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国内企业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在光刻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容大感光作为国内光刻胶领域的龙头企业,其 KrF 光刻胶产品已通过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多家主流晶圆厂的验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公司还在积极推进 ArF 光刻胶的研发,目前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的技术攻关,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上海新阳也在光刻胶领域持续发力,其 193nm ArF 光刻胶产品已完成多项关键性能测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在进行中试生产,预计 2026 年可实现量产。此外,公司与国内多家晶圆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光刻胶的国产化应用。
除了企业自身的研发,政策支持也为光刻胶国产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将光刻胶列为重点支持领域,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产能建设。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我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